2014年4月29日

第七期 共專題 │ 攝影的政治路

文/張十七

2013年底,電子大廠日月光偷排工業廢水的惡行曝了光,後勁溪畔的農作恐已遭到污染必須禁採,為了經濟發展犧牲環境與土地正義的老問題再次浮上檯面。差不多同一時間,紀錄片《看見台灣》破紀錄拿下兩億票房,也引發類似的討論。約有一百萬人進了電影院,跟著導演齊伯林的攝影機俯看殘破的台灣。

跟外人談起《看見台灣》的爆紅,談起日月光建廠二十幾年才被抓到廢水偷排,多少有點心虛。農田中蓋電鍍廠、山坡上建老英格蘭(民宿)、漁港邊開石化工業區,等等這些觸手可得的污染和環境破壞我們還陌生嗎?它太常見,以至於我們視而不見。

2014年4月27日

第七期 編輯室報告

舊的一年,「假」的一年,過去了。迎來的,會是真的嘛?

第七期由張時健擔綱責任主編的紀實攝影專題,訪問了不同世代的紀實攝影工作者與評論者,從八〇年代的人間世代橫跨至當前的網路世代與社運,以歷史縱深探討與反思在地的紀實攝影,及其對真實的建構。有圖並不就有真相,但有圖卻常有感動。貼圖點燃熱情召喚行動,社群網站連結的社運新形態,重構攝影者與真實之間的關係,卻還沒人清楚這會把攝影帶去哪個新世界。

2014年4月22日

反服貿之餘,也談談反權貴

文/林祥豪

「反服貿」作為近年來台灣社會最重要的一場公民抗爭運動,短瞬間引爆出民間社會眾多討論。就在學生攻陷立法院、展開學運序幕的三月中旬,英國的《經濟學人》雜誌刊出幾篇專文探討「權貴資本主義」(crony capitalism)。雖然內容與台灣的學運沒有直接關連,但由於這次反服貿運動中,所謂「中國模式」的權貴資本主義成為討論重點,甚至為「中資入侵」提供不少反對的柴薪,《經濟學人》的專文或可作為觸媒,藉以複雜化「資本」這個原本就無法化約的問題。

2014年4月21日

太陽花映照出的網路素養

文/劉倚帆

太陽花學運初起,不久後社群網站掀起「刪好友潮」,原因是無法認同友人觀點;或者,在324佔領行政院的警方驅離行動中,錯位照片、鎮暴警察竟無警徽等錯誤訊息大肆流傳,直接或間接促成警民對立情緒,而這還不包括某些特立獨行警員所發表的不當言論;亦不止一次傳出,運動者對不同媒體抱持著程度不一的善意或惡意。其間縱或仍有可深議之處,但這些狀況是否顯示了,我們仍然習於對立多些,而非對話?

(圖 阿肆)

2014年4月16日

第八期 共服貿 │ 沒配套 服貿會流失人才

文/康庭瑜


太陽花學運開始之後,馬總統在一次說明的記者會中提到年輕人的夢很大,我們不應該把他們綁在台灣,鼓勵年輕人把工作志向放在對岸,放在海外,離鄉逐夢。這個論述引發了對於人才流動的疑慮和討論。

2014年4月14日

當心外資--反服貿還是反跨國資本剝削?


文/布蘭登

對服貿協議的疑慮已有諸多討論,近期續有學者連署反對開放廣告服務業以及印刷業,核心要義擔心台灣自由民主多元環境受到威脅。論者假設陸資來台進軍廣告服務及印刷業,會進一步影響內容,造成前述負面影響。此一論述抽象邏輯合理,但除個案之外,目前為止並無廣泛實證資料充分支持。同時,論述未對其它國籍資本同等對待,預設「非陸資」的開放中立無害,可能也必須進一步釐清。

圖:張十七

開放印刷業的憂慮立基於兩岸產業現況不對等。資料顯示,中國大陸580家印刷業多為國企,台灣逾7,500家印刷業規模則屬於中小型,開放之後市場占有率產生變化確實有可能。但這是大型與小型資本間的競爭,若不反對自由貿易本質,反而會認定引入競爭可以促進效率,長期而言對消費者有利。進一步言,如果陸資來台投資印刷業能提供工作機會,且依本地法令充分保障勞工權益,甚至提供更優惠的勞動條件,除本地資本面臨競爭利潤率可能下降之外,勞工階級好處提升,誰得誰失,必須釐清。

其次,廣告業是一種「涉及創意和內容的文化產業」,論者以央視每年逾700億金額廣告量對比台灣的不足500億,說明兩岸現況具體差異。1985年起,奧美、智威湯遜等跨國廣告公司即來台發展,1990年代之後,逾半廣告公司也由外資主導,廣告代理商市場亦呈現集中化現象,若要論證資本造成影響,以美資為主的外資及其所挾帶的意識型態,也可能已在不知不覺中透過廣告內容廣被流傳廣布,強調個人主義式的競爭,只求利潤不顧爆肝長工時廣告勞動者,如果只見陸資威脅不見美資殖民,是忘了資本無國界。

民主國家之中,人民對任何自由貿易協定的疑慮,都有權利獲得充分討論和行動正當性,過去24天的學運以及NGO參與,足證此點。然而,對自由貿易協定本質的探討,卻少見諸主流媒體。除政府文宣式高喊自由貿易必簽不可、將可自然帶動經濟成長、雨露均沾的神話外,另有二種立場值得提出。

首先,是認定自由貿易協定本質上不利後進資本主義國家發展,韓籍經濟學家張夏準著作《富國的糖衣》是代表作,透過完整資料和淺顯易懂論述,描述自由貿易的假象。書中有個鮮活比喻,按照自由貿易邏輯,張夏準應讓6歲兒子立即投入就業市場,而非耐心投資兒子教育;短期而言,家庭確因兒子提早工作提高所得,但長期而言,兒子也失去成為高薪醫生或天文物理學家的可能。

二戰結束距今65年,東亞國家的經濟成長全球居冠,韓國從朴正熙執政時期即傾力協助大型財閥Chaebol재벌)擴張,台灣則透過促產及產創條例,提供特定產業稅率優惠和研發補貼,並在匯率政策維持阻升不阻貶的基調以利出口,二者作法有別,但肯定從來不是自由貿易信徒眼中模範生。此一論點相信後進資本主義國家要發展,必須走自己的路,邊作邊學,而非盲目擁抱自由貿易。

其次,ECFA及此次引發爭議的服貿協議,屬於自由貿易協定一環,但中國大陸並非資本主義的先進國家,因此有著其內容性質不同於其它自貿協定觀點,強調區域整合及中國讓利的和平進程,著眼在全球資本主義的現狀,工人團結運動必須正視現實,關鍵在對中國政權非霸權帝國主義的進步期待。

前述論點正好觸及統獨立場之爭,在台灣認同日漸高漲時,難成主流之言。但此一立場與當政者的不同在於,當局可能並非著眼此層次的戰略思考,部分財經官僚單純信仰自由貿易即可自然帶動經濟成長神話,或是部份統治菁英出於維護兩岸政商階層尋租利益立場,以致思想準備不足,因此面對服貿爭議,也就只能被動推出僵化過時的公務員文宣,讓民眾和菁英早對政府信心全失。


參考資料:

  台灣生病了,太陽花這帖藥對嗎?(勞動人權協會) 

  【連署】傳播界反對服貿協議開放廣告服務業及印刷業 以維護我國自由民主及言論多元 

2014年4月7日

【共誌反服貿特刊-佔領媒體!】目錄

【共誌反服貿特刊-佔領媒體!】進化中的「台式民主」

文/羅世宏

(原文刊載於〈騰訊‧大家〉網站,已獲作者同意轉載。)


因立法院強行通過《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定》而引發的社會爭議,讓台灣一夕間躍上諸多海內外媒體,至今風波未平,並引發各界對「台式民主」的議論。有人因此惡意地笑話「台式民主」,也有人善意地對「台式民主」表達惋惜;當然,有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也有恨鐵不成鋼的。

但我仍要說,我對進化中的「台式民主」感到自豪。

【共誌反服貿特刊-佔領媒體!】我在柏克萊,我看反服貿運動

文/魏玓

人在國外,看著反服貿運動,可能比在國內更焦慮,但也許因為有一些距離,不知道是不是會比較冷靜?不管如何,在這幾天超量尋找和接收訊息之後,想到兩個點跟傳播專業有些關係,沒有能夠親自到現場和同學們討論,只能很零散地寫出來,向各位正在立法院為台灣社會奮鬥的年輕朋友致敬。如果因為距離而有一些理解不對或論點過時的地方,還請原諒並指正。

【共誌反服貿特刊-佔領媒體!】No Politics Today?翻轉「中國市場」、「自由貿易」潛規則

文/簡妙如

鄭有傑導演2011年的政治嘲諷短片-《潛規則》,說明了早在服貿協議簽定前就已發生的事。電影工作者為了想像中的巨大中國市場,創作時開始默默地遵守許多「不能明說、卻主動迴避」的遊戲規則。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就像歌手張懸2013年底在英國演出的風波,只因現場有中國聽眾抗議:「no politics today」,這面旗子成為台灣文藝創作者開始需要躡手躡腳面對的「敏感符號」之一。當然,這情況並不是突然天冷得了傷風,反而早就像慢性病侵蝕進台灣影視、流行音樂產業圈。

【共誌反服貿特刊-佔領媒體!】媒體不該是便利貼

文/劉昌德

反服貿公民抗議行動當中,我身邊的許多大學生與朋友,最主要資訊來源是獨立媒體或社群網站。提到報紙與新聞台等主流媒體,很多學生覺得往往是偏頗或片面的報導,不看也罷。如果你到立法院的抗議現場,更可看到寫著「反媒體抹黑」、「電視欺騙我爹娘」的標語。

少數對記者謾罵、甚至暴力攻擊的過當抗議方式並不足取,但媒體因立場偏頗而遭嫌惡,卻也是公民的自然反應。在各種抗議方式中,我看到最具創意、也最貼切反應台灣媒體問題的作法,是抗議現場裡兩家電視台SNG車被民眾貼滿各色便利貼。便利貼上,當然寫著許多人對這些電視台的抗議話語。

【共誌反服貿特刊-佔領媒體!】棍棒下的民主課 ――「反服貿學運」對台灣解嚴世代的政治啟蒙

文/郭力昕

「反服貿學運」仍持續中,學生們仍盤據立法院大議場,和院外的街道。從3.18的成功佔領立法院,到3.24凌晨在佔領行政院的行動中被警察暴力驅離,許多資訊被商業媒體或官方喉舌遮蔽、扭曲、局部放大,以至於只通過這些管道理解此次學運的閱聽大眾,難以取得較完整的理解圖像。這場學運無論最後結果如何,對台灣的民主化運動,已經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它的影響可由多方面探討,我只從有許多學生和青年朋友在現場參與的一個教師的觀察經驗,審視這次學運對他們的政治衝擊與啟蒙。

【共誌反服貿特刊-佔領媒體!】服貿對傳播的可能影響

整理:田育志
特別感謝:張十七


產業影響
文化衝擊
正面
負面
影視
*節省戲劇成本:大陸藝人最長可在台停留一年,無須重新辦理簽證,節省時間與金錢。1
*資金進駐,提高節目品質,進而增進廣告收益。1

*核心技術與創意人才移出,改由低技術人員承接工作,造成影視品質下降,如:電視台充斥低成本談話性節目。2
*進口影視產品替代、填補本土作品,如:大量日韓美中戲劇與綜藝節目在台播出。2
--
WTO會員國將「視聽服務業」開放者仍為少數;歐盟更以「文化免議」為由,對相關部門概「不予承諾」,足見自由貿易協定中開放影視產業對文化所帶來的影響。3
*陸資可來台投資劇場(含電影院)、音樂廳,若可決定演出內容,將對台灣文化產生影響。4&6
印刷

發行

零售
臺商在大陸設立包裝裝潢印刷品的印刷企業之最低註冊資本要求可比照大陸企業。9
*臺灣印刷業受限於產業規模較小,發展較為困難。所以透過合作的措施,幫助印刷業在技術輔導、美學加值、數位服務及人才培育都能有所成長。10
中國印刷業為官方特許的國營事業,開放後台灣業者不見得能順利進場。12
*台灣業者赴大陸主要侷限在包裝印刷,但台灣印刷業卻全面開放,兩方不對等。13
*台灣印刷廠多達六千家,陸資無法全面掌控14
中國資本得以控制出版品的上下游,進而影響到出版品的內容,這無疑是對台灣言論自由的侵害以及思想上的干預,勢將危及台灣長久以來的民主價值。11
*印刷內容具有文化意識形態,洗腦於無形,台灣市場高度自由化,印刷品能四處流通15
電信
*大陸開放給離岸呼叫中心的試點城市(僅限經營性電子商務網站在線數據處理及交易處理),可讓電子商務範圍擴及大陸全境。5
*台灣開放的存轉網路、存取網路、數據交換通信三項服務已是二十年前技術,屬封閉性網路,現今大部分已被網際網路取代,民眾與企業對此三項服務需求已大幅下降,開放給陸資對國內造成影響有限。5
*存轉網路、存取網路、數據交換通信三項服務僅占二類電信極小部分。且我國絕大多數二類電信業者經營項目跨多項,並不集中在這三項,影響已相對分散。7
*台商僅能在福建設點,電子商務也須經審批制度,但台灣對大陸全面開放,兩邊不對等。8
和通訊保障監察有關的部分,在台灣是歸屬於一類電信,所以二類電信絕對不可能以目前所熟知的通訊監察方式去跟調查局或是刑事警察局合作而做全線監聽,更不可能跟另外一個政權有這方面的合作。7
*開放存轉網路、存取網路、數據交換通訊服務、代表任何人在網路上的存取行為、位置,都可以被攔截,無資安可言。16
*開放ISP,讓陸資投資二類電信,名正言順加入ISAC機制(提供業者跟政府分享資安訊息的分享中心),在網路攻防上,台灣內部的聯防措施可能會迅速被對方的攻擊者所掌握。17

【共誌反服貿特刊-佔領媒體!】比服貿更快更有效:傳媒事業自由化及其不發展狀態

文/張十七

資本家鼓吹自由貿易時常說,開放的市場有利於商品銷售,銷售擴大了就需要更多的雇工,經濟就可正向發展,國民雨露均沾。但這個簡化的說法沒提的是,自由貿易提供給資本家的,還有更大的生產要素供應市場。隨著資本移動的自由度提高,除了商品價格的均化,市場間的差異質性也要逐漸抹平。所以巷口雜貨店被7-11取代的故事,會擴大成國際的規模不斷地發生。

【共誌反服貿特刊-佔領媒體!】社會福利愈多 貿易才能自由

文/馮建三

 (原刊人間福報,本文為完整版)

歷經兩個多星期,因服貿而引發的議題讓人目不暇給。最高層次的是,召開憲政國是會議,同時,可以控告政府違憲,憲法第一條說「 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而眾所周知,政府並未遵守三民主義的核心價值:「平均地權,漲價歸公」、「發達國家資本,節制私人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