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日

我「們」好想早點看到共誌之……高中社團篇


WHERE ARE YOU ?

COMMagazine is waiting for you!!!


各位高中年輕人們好(依然朝氣貌):

共誌非常希望有機會與高中社團交流,並且歡迎全國各高中職學校社團來信/留言索取共誌。

eamil:commagazine.editors@gmail.com
並且請回覆以下訊息,做為我們彼此認識的第一步。

1.學校名稱、社團名稱
2.社團性質與活動(總而言之就是「平常社團都在做些什麼呢?」)
3.希望索取幾本共誌(希望你們廣發給更多人閱讀)
4.地址、收件人、收件人email、收件人電話(這是最重要的,否則共誌將會石沉大海)


我們將盡可能地將共誌寄給各社團,但因為印量有限,若無法寄送,將以pdf檔代替。

我好想早點看到共誌之……目錄篇



各位朋友們,好(大聲開朗貌)

實體共誌正在陸續補貨中,有鑒於已有上萬封信湧入編輯室信箱,希冀一見目錄真面目,故特別推出此文〈我好想早日看到共誌之-目錄篇〉,希望能排解各位對共誌的期待情懷。

註:一萬封信是假的。


共觀點 

節節敗退的國家機器高唱凱旋
仇恨韓國人成為韓國人

共專題:行動文化、文化行動
抗議不拘形式,社運就是生活:從烏鴉邦飛進社運圈
讓媒體改革變得樂觀:傳播學生鬥陣的媒改實踐
在思辨中青春:青年議會裡的北一女
網路平台浮現的媒體改革新聲:公青團
不要再一個人過生活:構連校園與社會的台大意識報
以行動的文化標誌台灣的驕傲

共評論

[書] 試論「搖滾樂改變世界」的政治想像
[樂] 瞥見兩岸青年搖滾的電光火石
[影] 黑天鵝與曼波


共民間 
崁津部落生命筆記本:阿忠的故事


共國際 
北京花系列:好一朵想像的茉莉花

線上翻閱版

2011年5月2日

《共誌》索取地點



北部地區


[基隆]

丸角自轉生活咖啡|基隆市仁愛區孝二路28號
德佈咖啡|基隆市信義區崇法街12號

[台北]

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政治學系、社會學系、勞工研究所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影像傳播學系、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
文化大學|新聞系
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
台灣大學|新聞所

小藝埕ArtYard|台北市民樂街28號
小小書房|新北市永和區復興街36號
田間書屋農藝客棧|新北市林口區嘉寶里寶斗厝坑49號

[桃。竹]

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
ThERE CAFE & Live House|桃園市復興路454號地下室

中部地區

[台中]

靜宜大學|傳播系
東海書苑|台中市西區五權西二街104號
小路映画|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1段71巷3弄5號
默契咖啡|台中市西屯區台中港路二段60-3號
浮現藝文展演空間|台中市龍井區新興路55巷12號

[彰。投]

阿里曼人文咖啡館|彰化縣芬園鄉嘉東街557巷138號
賴和紀念館|彰化市中正路一段242號4樓
小鎮故事館|南投縣竹山鎮中山里頂橫街1號

南部地區

[雲。嘉]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
虎尾厝沙龍|雲林縣虎尾鎮民權路51巷3號
洪雅書房|嘉義市長榮街116號
國王。蝴蝶。秘密基地|嘉義市建成街22巷27號
嘉義鐵道藝術村|嘉義市北興街37-10號

[台南]

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
台南藝術大學|音像動畫研究所
國立台灣文學館|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高。屏]

中山大學|傳播學系
豆皮文藝咖啡館|高雄市鹽埕區五福四路131號2樓
鍾理和文教基金會|高雄市美濃區廣林里朝元95號
高雄市電影圖書館|高雄市鹽埕區河西路10號
屏東縣恆春鎮立圖書館|屏東縣恆春鎮天文路3號

東部地區

[宜蘭]

The Wall 賣捌所|宜蘭縣宜蘭市康樂路38號

[花蓮]

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
樸石咖啡|花蓮市明禮路8號
凱風卡瑪兒童書店|花蓮縣花蓮市中美路81號

[台東]

晃晃二手書店|台東市新生路503巷8號
鐵花村|台東市新生路135巷26號

離島地區

鶵鳥藝文空間|澎湖縣馬公市中正路5巷38號


《共誌》發刊文

這是一本全新的媒體/文化批評雜誌。

這本雜誌的目標讀者是十六歲到二十六歲,對於媒體/文化的進步改革有著熱情和激情的年輕人,以及對於媒體/文化的進步改革保持熱情和激情的十六歲以下和二十六歲以上的所有人。

出版這本雜誌,是一場媒體/文化改革的實驗。實驗結果雖難以預料,但我們確定:

這不是一本學術雜誌。我們不希望雜誌內容有太多讓人望而生畏的學術專業成分,但我們希望學術背景和資源能夠幫助我們對當代的媒體/文化現象提出批判性的觀點和分析。

這不是一本藝文雜誌。我們不希望雜誌內容有某種菁英文青的刻意姿態,但我們試圖提供深度的、建設性的,以及能夠跟媒體/文化產業和整體社會脈動發生關係的書評、影評、樂評與各種文本評論。

這不是一本宣傳雜誌。我們不希望雜誌內容只是單面向的媒體改革教條或老調,但我們意欲透過對於國內外媒體/文化生態、政策、人物和改革案例的報導與解讀,為所有關心台灣媒體/文化的人們提供思考泉源和行動力量。

對於關注和投入媒體改革多年的我們來說,這也是一條新的運動路線。我們企圖:

建立新的進步學術與年輕公民的關係。媒體改革不只是學術專業內的事,而應該是所有公民的事,我們尤其期待於年輕公民。我們期許自己扮演有機知識份子,避免學術專業的高高在上,與青年朋友站得更近,彼此學習,共同思考,一起行動。這是「共」的第一層意思。

開發新的媒體/文化改革論述。我們始終相信,資源分配與公共干預是媒體/文化改革的關鍵,但我們也認為,改革議題和改革火苗無所不在。我們希望以多元視角開啟更廣泛的社會傳播溝通(COMMunication,也讓青年朋友自己說話(閩南語發音「共」),使新的媒改論述得以萌芽、成形,也為民間自發或潛在的青年改革行動者培力。這是「共」的第二層意思。

    創造新的民主媒體環境與文化。媒體改革的最終目標是建設與發展以服務公眾為宗旨的媒體系統,促進台灣社會邁向真正的民主。我們期待,並將致力於一個民主的、共享的、公共的文化在民間生根茁壯。這是「共」的第三層意思。

    於是我們創刊《共誌》(COM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