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4日

2011年9月23日

第二期 專題|台灣獨立音樂|專題前言

本期專題:作樂無悔----台灣獨立音樂的勞動與生存

大約從1990年代的下半,台灣的獨立音樂文化開始興起。相關的文化實踐現象包括獨立樂團和創作的迅速增加、大型音樂祭活動的擴大、live house的陸續興起,以及獲得來自主流評價體系的肯定等。發展至今,玩團、聽live、迷群結社、樂評書寫等,已經是許許多多大學生,甚至是高中生的日常文化經驗了。

不過,「日常化」並不代表獨立音樂這個部門的種種物質條件和基礎建設也已經隨之穩固。事實恐怕正好相反。今年五、六月間女巫店等live house經營危機爆發,引發獨立音樂工作者與愛好者的關切;但回頭一看,這幾乎是獨立音樂圈不斷出現的場景,也具體而微地對照出台灣獨立音樂環境的種種有待解決的困境。本專題從獨立音樂工作者的現身說法開場,接著分別就展演環境、法令政策、宣傳企畫、市場動態等方面,勾勒、批評和檢討台灣獨立音樂的發展狀況。希望喜愛獨立音樂的朋友們除了聽和看以外,也來讀一讀、想一想。

第二期 共國際|東北大地震的災難報導與傳播

林怡蕿[1]

有如海中魔鬼般的海嘯迎面而來,吞噬沿岸的屋瓦農田和機場,只留下殘柱片瓦和滿地瘡痍。被沖上公民館頂樓的巴士,橫躺在馬路中央的貨物郵輪與漁船,福島核能發電廠氣爆後殘缺不全的建屋外觀,驚慌又無助的眼神……2011311下午246分日本東北發生規模九的大地震,通過電視報導,許多人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一起迎接這些衝擊每一條視覺神經的畫面。

第二期 共民間|「不怕!」的背後─阿美族阿福的遷徙與勞動故事

[崁津部落生命筆記本]
大家總說阿美族「樂天知命」,但現我在阿福這個不斷流浪、遷移的阿美族人的身上,看到「樂天知命」背後,有著生活的鑿痕。

每次看到阿福和阿茹,總是搞笑地說著以前的故事,逗得朋友們捧腹大笑、眼淚直流,有他們在就有笑聲在。現在說起來雲淡風輕的故事,背後卻道盡驚悚與辛苦。

「唉呦,都已經這麼苦了,幹嘛還一直說呢?」阿福說著。

是啊,都已經這麼苦了,所以才更要快樂的活著…

第二期 共影評|維護現狀、鞏固體制的電影政治――馮小剛的《唐山大地震》與《非誠勿擾2》

郭力昕

為什麼要談馮小剛?做為中國賀歲大片第一人、與極為成功的商業導演,馮小剛的電影有什麼問題、為何值得討論?這是「藝術電影掛」的一種排斥娛樂片、或看不得別人以電影賺錢的意見嗎?

第二期 共書評|人、鬼、錢:從《鬼太郎之妻》淺談日本漫畫與文化勞動

魏玓

台灣的有線電視日本台在六月播出了日本公共電視台NHK的日劇《鬼太郎之妻》,這部由當紅偶像演員向井理主演,描述創造出鬼太郎這個著名漫畫角色的日本妖怪漫畫大師水木茂(筆名,原姓武良)生涯的連續劇,在日本頗受歡迎,據說在台灣的收視率也不錯。這部日劇其實是改編自水木茂妻子武良布枝(原姓飯塚)的同名回憶錄,搭配日劇的播出,這本書的中譯本同一時間也在台灣上市。

第二期 共觀點|東原國中一日誌--兼談另一種紀錄片的社會實踐

唐士哲

MJ開著他那輛二手發財車,帶我進入東原國中的校園時,一場辦桌午宴正要開始。這天,東原全校師生在新蓋好的、有屋頂的籃球場上,迎接台北東區獅子會的叔叔阿姨們到來。由獅子會出資,幫籃球場加蓋遮陽屋頂的工程剛剛竣工。東原的黃校長邀得獅子會成員南下,與師生們見面。全校老師加學生才150多人。在籃球場上,學生們嘰嘰喳喳的共享難得的辦桌餐宴。席間,東原的鼓隊、跆拳道隊、以及長笛團陸續上場,帶來餘興節目款待嘉賓。鑼鼓的喧囂、跆拳道小選手們上演飛踢時現場驚呼連連,沖淡了這個稍嫌官式的獅子會捐款餐宴。

第二期 共觀點|通傳會與文化部的功課:創新傳媒改革

馮建三

2012年以後的世局,即將進入另一番氣象。台灣、中國、美國、南韓、德法義西等國都要大選或換屆領導。在台灣,傳媒改革已經陸續登場,無論是613完成立法的《文化部組織法》,或是部分條文修正過關的《無線廣播電視法》,以及16日司法院首度為「新聞自由」議題召開憲法法庭的釋憲辯論,其後續效應就要逐年浮現。


第二期 專題|台灣獨立音樂|報導六:野台開唱的崩世光景

趙丹瑜

  野台對樂迷而言,是其他音樂祭所不可取代的,尤其兒童樂園式的城市擁擠感以及音樂性,更是新世代野台樂迷獨有的經驗。這樣一個音樂祭也成為現代各個孤島異中求同的短暫聚集儀式,為這群人標記著夏天的遊樂園時節。
 
  這種十年前難以想像的光景,亂彈主唱阿翔那一聲樂團時代標語早已經過幾輪的翻轉,這十年間台灣樂團消長及主流、獨立音樂界線模糊的命題也不斷顛覆歷史,淹沒在滿山樂迷的激動汗水裡。


第二期 專題|台灣獨立音樂|報導五:每位(成功或不成功)歌手的背後都有他們----唱片宣傳的身影

訪問  鄭凱同、林玉鵬
撰稿  蔡蕙如

唱片宣傳做什麼?

唱片企畫宣傳這份工作通常帶給一般人神秘的想像…

我們要不從未想過他們(身影極少出現在我們的視線範圍內,因為我們僅專注在光鮮的藝人身上);要不然就是聯想到隨身保鑣或褓母的形象(還記得夏禕因媒體炒作而成眾矢之的,她的宣傳出面力擋攝影機的新聞畫面;或是談話綜藝節目的藝人無意間提及,使鏡頭偶爾帶到站在錄影現場邊緣的唱片企宣,就像是母姐會上站在教室後方注視自己孩子一般的緊張神情)…事實上,當我們進一步來看唱片企宣在龐大的唱片/娛樂產業下,他們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第二期 專題|台灣獨立音樂|報導四:埋練團室種子 開出獨立音樂的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音樂排練室現況

卓曉青

文建會練團室政策自(請見表一)2008年實施以來,已經超過三年,然而,座落於台中市「TADA」(原名台中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中心,後改為「台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之內的練團室,嚴格來說並未正式啟用。政府規劃該園區的功能多樣,園內新舊設施交錯,多座歷史建築正在進行變身,修建工程馬不停蹄,預定3年內(2013年)全區開放。不過練團室的部分因為建築物消防安全設備檢測執照至今未能取得,練團室政策的推動,實際上已經停擺。

第二期 專題|台灣獨立音樂|報導三:開往中國的慢船—林生祥中國巡演的經驗及啟示

簡妙如

528,下午三點在彰化藝術館戶外廣場。陽光仍刺眼,突然響起潺潺流水般的吉他及歌聲:「一塊木板權當桌,藤椅樹影庭前坐」,烈日下彷彿移來了樹影,每個人都平靜而舒暢了起來。這是生祥在當天的《賴和音樂節》,正彩排演唱去年底《大地書房》專輯裡的歌曲-〈大地書房〉。但這次採訪倒不是為了報導彰化與賴和,而是生祥四月下旬剛回來未久的一趟演出──中國巡演

中國市場的誘惑與救贖?

近幾年來,台灣流行樂壇的歌手到中國開演唱會,已不是新聞。這個大陸現場演唱的市場,由主流大廠的流行巨星(如雙J、張惠妹,先前的「縱貫線」等)、蔓延至獨立廠牌中的創作歌手,包括陳綺貞、張懸、盧廣仲,都有在內地凝聚千人以上、甚至萬人開唱的市場實力。那麼更為小眾的獨立音樂人或樂團呢?近幾年台灣獨立樂團如熊寶貝、前自然捲的魏如萱等,都已引發對岸「小清新」族群(內地走小資風情的文藝青年們)的興趣與追逐。一場三百人上下的live house演出,已成為眾多台灣獨立樂團躍躍欲試的試金石。加上大陸幾乎沒有正版唱片的銷售市場,在廣大中國沿海城市巡迴的live演出,彷佛是唯一的可能。或許,更是救贖般的誘惑(見表一)。

第二期 專題|台灣獨立音樂|報導二:八爪法令纏身 Live House無間輪迴

鄭凱同

今年五月二十二日(週日)午後,不少喜愛樂團音樂的青年(與中年)聚集在台中二十號倉庫,參加「我們需要基層的聲音」音樂會與「搶救文化搖籃說明會」, 其中不少人響應主辦單位的邀約,身穿白色T恤,身上貼著“Need The Voice”貼紙,一起為live house發聲。活動的發起人為台中「魚骨」live house的負責人張大表示,台中「阿拉」Pub大火後,台中市政府聯合稽查大隊展開全面稽查,認定「魚骨」違法,因此被迫暫停營業。原本打算就此作罷,但在許多朋友的鼓勵下,決定舉辦活動、串聯樂團,凸顯台灣live house業者共同的結構性困境。


第二期 專題|台灣獨立音樂|報導一:獨立音樂路迢迢 攜手並行 不必孤單----獨立音樂工作者專訪

訪問/簡妙如、劉昌德、林玉鵬
記錄整理/林玉鵬

前言

本期獨立音樂專題,《共誌》以焦點團體訪談的方式專訪了五位獨立音樂創作者。從這群「玩音樂、做音樂」的獨立音樂工作者對話的火花,看見他們在台灣當前的音樂產業生態中,如何想像、磨合、反思自己身為一名「音樂創作者/工作者」的不同角色間的流轉。並且透過「行動者-產業結構」互動的過程中,觀察音樂產業勞動狀況、台灣音樂創作環境、市場機制、展演場地、公部門補助等問題,如何體現在這些樂手的生活景況。

2011年9月11日

[HOT]第二期共誌擺放地點

南部索取地點

嘉義中正大學傳播系、藝文中心、書店
嘉義燦爛時光ca'fe
中山大學傳播系
豆皮咖啡館
成功大學台文系
台南藝術大學(九月)
東部索取地點

東華大學族群傳播系
花蓮市區璞石咖啡館
台東南島社區大學
中部索取地點

中台科技大學
靜宜大學傳播系
東海和平咖啡館
魚骨
北部索取地點
唐山書店
多鬆ca'fe
鹹花生ca'fe
茉莉二手書店師大店
Café Philo淡江大學傳播系
淡水有河book
文化大學新聞系
世新大學傳播學院
政治大學政大書城
台灣大學活大(請洽意識報)
輔仁大學心理系、傳播系
師範大學傳播所
交通大學客家與傳播學院、清華大學

第二期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