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蔡蕙如
唱片宣傳做什麼?
唱片企畫宣傳這份工作通常帶給一般人神秘的想像…
我們要不從未想過他們(身影極少出現在我們的視線範圍內,因為我們僅專注在光鮮的藝人身上);要不然就是聯想到隨身保鑣或褓母的形象(還記得夏禕因媒體炒作而成眾矢之的,她的宣傳出面力擋攝影機的新聞畫面;或是談話綜藝節目的藝人無意間提及,使鏡頭偶爾帶到站在錄影現場邊緣的唱片企宣,就像是母姐會上站在教室後方注視自己孩子一般的緊張神情)…事實上,當我們進一步來看唱片企宣在龐大的唱片/娛樂產業下,他們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從下圖「台灣唱片產製流程」可以發現,一張唱片分成製作、企畫宣傳、業務三個部門,特別是企畫宣傳經常在不同的部門都扮演「黏著劑」的角色,他們一方面主力企畫唱片宣傳事宜,另一方面也必須與不同部門的工作人員溝通,像是唱片製作、影像拍攝、形象包裝、錄音後製、上市跑通告等,都必須一手包辦不同部門的聯絡、溝通與協調。
圖:台灣唱片產製流程
資料來源::林怡伶(1995),《流行音樂產製之研究》
唱片企宣除了必須在一張唱片製作過程中必須不斷與不同工作人員協調溝通之外,在唱片販售行銷之際,也必須根據不同的媒介管道(電視、電台、平面、網路等)進行宣傳,下表呈現不同媒介的宣傳工作內容與工作狀態。通常一名宣傳人員必須包辦不同媒體的宣傳事務,或是同一公司的不同宣傳必須相互照應。近幾年,唱片宣傳工作的型態越趨彈性化,主流唱片公司的宣傳經常一人身兼數組藝人,或偶而一、兩位宣傳搭配兩組以上藝人進行宣傳工作,就像是服務業一樣。另一個明顯的現況是,大多數宣傳的工作時間都不固定、採責任制,這則說明了宣傳工作人員都有工時較長的情況。在訪問獨立唱片與大唱片公司宣傳目前的工作狀況的過程中,可以發現某些工作性質相當類似,但也因為產業規模差異,讓宣傳工作有著微妙的差別。
宣傳人員之類型
宣傳種類
|
工作內容
|
工作地點
|
工作時間
|
電視宣傳
|
1 安排電視通告
2 發娛樂新聞現場採訪
3 電視贈獎活動
4 與電視製作單位建立關係
|
台北為主
|
大多無限定,採責任制
|
電台宣傳
|
1 安排電台通告
2 電台盯播歌
3 電台傳真或call-in 活動
4 與全國電台DJ 與企製建立關係
|
全國電台
|
大多無限定,採責任制
|
平面宣傳
|
1 發稿
2 安排報紙、雜誌專訪
4 記者會舉辦
5 與報社記者建立交情
|
台北為主
|
大多無限定,採責任制
|
活動宣傳
|
1 校園演唱安排
2 商業演唱安排
3 簽唱會舉辦
4 公益活動接洽
5 與活動單位保持聯繫並建立
關係
|
全國各級學校、全國活動場地等
|
大多無限定,採責任制
|
網路宣傳
|
1 各網站之聯繫
2 相關訊息網路發佈
3 網站活動安排
4 與網路窗口建立交情
|
台北
|
大多無限定,採責任制
|
海外宣傳
|
1 海外宣傳行程之安排
2 海外訪問之聯繫與安排
3 海外通告之執行
|
台灣以外
|
海外宣傳排定之檔期
|
宣傳主管
|
1 宣傳策略
2 預算分配安排
3 與其他部門之協調
|
台北為主
|
無限定,採責任制
|
資料來源:張藍云(2010),《唱片宣傳人員與唱片產業關聯性之研究》
一張唱片的誕生:其中溝通超過數百人
小P(化名)身為大唱片公司的企宣,展現他周旋在不同工作人員之間的溝通能力。他的日常工作內容,從一張唱片概念的構想,一直到產品設計包裝,視覺、文字都要去構想與執行。這看似簡單的步驟確需要不斷開會討論,從導演、攝影師、設計師等等各方面的專家開會溝通,把構思好的專輯概念從聽覺化成視覺,而這種工作型態也造就了不固定的工作時間。
相較於獨立唱片產業的不穩定,小P很滿意目前的薪資,並且進一步強調,作企畫宣傳工作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溝通」。從前期的企畫(發行一張唱片):構想專輯概念,然後找導演、攝影師、造型師等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不斷地來回討論」: 個別討論、試驗、花時間磨合、然後還要共同討論,接著還要審核成品,盯時間進度等,中間瑣碎的連繫和溝通其實處處充滿技巧與專業;後期的宣傳:將專輯在各媒體別中露出宣傳,從電台、電視、報紙、雜誌、網路等,都需要一一連繫。簡單地說,一張唱片的完成,宣傳人員在其中溝通的總人數就已經超過百個單位(人),一來一往的溝通瑣碎至極,若是十分堅持音樂的藝人或樂團,在宣傳這一方面或許會遭受不斷的挫折。
對小P而言,「發行一張唱片」是一種團隊工作,每一個環節都是一種專業,唱片企畫也是不可替代的專業。音樂創作者可能只看到音樂的本質,但是音樂若變成「唱片」,它要考慮的就不能只是「音樂」而已,必須包含身處在音樂產業裡的環境變化、市場品味、銷售手法等。
獨立唱片的手工業情誼
跟大唱片公司的分工精細相比,在獨立唱片擔任企宣的浩基和珊珊(化名)則必須身兼數職。他們的日常工作,只能用「雜」一字帶過。這裡面包括了一般事務:活動規畫、專輯宣傳、辦活動、辦演唱會、接洽LIVEHOUSE、通知活動集合時間、尋找異業結盟的機會等;也包括前置工作:幫忙挑歌、選歌、給意見(專輯風格、專輯包裝)等,甚至連後製也得軋上一腳。不僅如此,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他們,還得「身兼數團」,要能夠帶全公司的樂團一起出去表演。
獨立唱片「產業」不如傳統大唱片公司有高度科層化的制度,以及動輒上千萬的宣傳費、行銷費,但是浩基提到,小唱片公司雖然「人少事多」,卻也有好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較大的統籌權」。浩基認為,大公司「人多分工細」,每件細瑣的事務都要層層報備,反而浪費人力。相對的,獨立唱片公司需要更有效、精準的宣傳,包括尋找/確認不同屬性藝人的收聽分眾、與固定的電台DJ合作、定點巡迴演出等,在在考驗獨立唱片宣傳的能力。
在主流唱片公司,歌手通常必須順應唱片公司的宣傳安排(預先規劃好的形象、取得最高銷售量的行銷方式),但是就浩基的工作經驗,獨立唱片公司的藝人以音樂創作作為特色,而不是去做SWOT分析、跑數據去預估市場喜好,然後設計一個形象套到藝人身上。他們做的,比較是從每個藝人的音樂創作中,挖掘不同的特色與主基調,挑出最適合展現他特質的東西。
獨立唱片的宣傳工作辛苦,待遇也不高。浩基和珊珊因為家在台北,省掉房租,薪水還是只能勉強維持一般日常生活所需。不過,浩基回想道,當初會從事這份工作一方面是機緣,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嚮往企畫/幕後工作人員將整個活動完美呈現的感覺。他認為這份工作上給予他很大的成就感,也紮實地學到很多東西,特別是因為工作關係與許多音樂創作者成為朋友,展現彼此信任、照顧的協力關係。
浩基總是在每次樂團新歌出爐、表演過後的重要時刻,給予樂團誠懇的建議與批評,那種彼此依賴的關係,是他工作的動力來源。但他也承認不見得每次的建議都會被採納,特別在獨立音樂圈,多數的創作者都對於他們的作品/現場表演方式非常「執著」(畢竟是嘔心瀝血的創作)。也有樂團只顧「音樂上的排練」卻忽略「場面對話的排練」,儘管浩基一再提醒要事先練習演唱會上的對話與互動,但到了現場還是不與現場觀眾互動、只自顧自地說自己才聽得懂的叨叨絮語,最後遭致演唱會的冷場大失敗。
溝通也是一門藝術
浩基說,他一方面從聽者/觀者的角度給與實際的建議,另一方面也必須站在公司立場,提出可行的行銷經營策略。雖然有些創作者會說「我不討好歌迷」,但是浩基會想辦法說服他們,畢竟演唱會作為藝人與歌迷之間的媒介,那麼包括整個場面的調度與氛圍的掌握都是重要的元素,而好的互動,更能夠為整體性的表演加分。
不過浩基也提到有個藝人剛好是相反的情況:在一次表演過程中,他不斷焦慮台下反應:「怎麼辦,大家都不笑,我等等在演唱會上講什麼笑話搏取台下開心。」這時浩基反而鼓勵說:「你這次表演的歌曲風格本來就不是要搏取開心的,台下沉默、沒有笑聲並不是因為他覺得無聊或是難聽,而是沉浸在你表演的情緒中。」
浩基認為一個專業企畫宣傳,不僅要找方法跟藝人溝通,也要很清楚不同的藝人有不同的特質,一方面要能夠彰顯出他們獨特的生命經驗,另一方面也要能扳起臉孔嚴肅地溝通,整個工作過程對內很像一個照顧者、提醒者的角色,對外則是經營者的角色,要幫團爭取表演管道、處理行銷各種大小事;就像是將這個產業裡所有工作人員連結起來的黏著劑。
無論是一人包辦數職的獨立唱片小宣傳,還是一張唱片需要溝通上百個工作人員的主流唱片公司宣傳,都展現了唱片宣傳必備的基本能力:耐心溝通。在這個需要大量勞力(為了進行有效溝通)與不固定工時(為了與不同的團體進行溝通)的工作情景,過往我們似乎難以察覺他們的身影,但重新認識唱片宣傳的一天,或許我們才可以感受到唱片產業工作者的生命力。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