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日

【鍵盤分析師】《候選人》選舉熱潮下也談政治人物幻象的塑成

《候選人》(The Candidate, 1972
文/司柏濬

圖片/gettyimages

最近臺灣的總統選舉沸沸揚揚,甚至發生準參選人因為選情低迷而被拔掉換人的事件,而臨危受命的候選人繼任者,就這樣承擔著眾人普遍看衰的壓力,步履蹣跚的續打這場選戰。一般而言,大型選舉是很難發生小蝦米鬥倒大鯨魚的翻盤現象的,不過去年還真的發生了咧。

回想去年此時,台北市長被一位前醫師、無參選經驗的政治素人給拿下了。以現在的眼光來回顧選戰的過程,可能會覺得這是一個必然,但在2014年初柯文哲宣布參選的那個當下,我想多半的人都會覺得:他如果不是只來鬧場亂一下就退選的話,參選到底最後大概也是當個陪榜的炮灰吧。當然我也不例外,只是隨著越來越近的投票日期,居然會開始覺得這個人有當選的機會,甚至最後聲勢完全的壓過另一陣營,且反映在選票上,真是太神奇了。

當然這篇文不是要歌功頌德勝者的策略操作成功,或落井下石來撻伐輸家滿手好棋卻打得荒腔走板。我只是想不到,在我有生之年,居然看的到這種大衛打敗歌利亞的故事─因為這種事情往往只發生在虛構文本之中,而且在那段選舉期間中,發生在現實世界的事件,不斷的讓我產生某種即視感。在仔細檢索腦海中的資料庫後,才發現,原來這種似曾相似的感覺,是來自於一部約40年前的老劇情片:候選人(The Candidate)。

全片劇情描述民主黨在加州參議員選舉必敗的狀況下,決定找尋一名清新的政治素人,只求不要輸得太難看,以儲備未來在加州的選舉能量。最後智囊團找上了馬凱(勞勃瑞福飾),一名在地且替小人物發聲的律師,他不僅相貌堂堂、婚姻有成,更重要的是,此君還是名政二代呢!有爸可靠卻不靠,這類人物可說是最佳的政治人物樣板,百年難得一見啊。

馬凱與幕僚接觸並了解狀況後,了解到找他只求不要輸得太難看,因此在一個但書之下,他願意披上民主黨的戰袍出征。這個但書是什麼呢?就是:選戰怎麼打,主控權都決定在馬凱身上!而在這場選戰中,觀眾也得以窺見選舉機器動起來的力量。

慘澹開局,但求光榮ㄧ敗

剛開始雖然開了記者會,也辦了募款餐會,但馬凱在鏡頭前的緊張不自然卻讓幕僚不甚滿意。此外,馬凱拉的掃街點也因為太過「街頭」而讓幕僚們施展不開。不過儘管如此,藉由剪接,幕僚還是成功設計出了旁白取代發言、看起來形象良好的廣告帶。在此階段中,他本人在鏡頭前無法照幕僚的腳本發言,以及無法濃縮個人想法為簡單可帶動的口號,讓他的選情慘淡,無法突破3成的基本盤。

這邊我們可以看到,通常參選人想/期望呈現的自我,不會這麼順利的被觀眾所覺察。這種時候,參選人需要強大的團隊來塑造美化,盡可能的將形象與定位訴求單一化(例如馬凱濃縮起來就是年輕與改變,有沒有每次選舉都很耳熟啊?),假如不習慣被優化的話,自然無法在大眾面前表現的像幕僚想塑造那個樣子。這也是為什麼在網路世代,直播時常破壞我們對某些政治人物的想像,當他們的面貌未經剪接的呈現出來時,反而因為演得太大力,而顯得滑稽而小丑化了。

反擊拳:電視辯論

儘管跌跌撞撞,馬凱陣營仍在操盤手經營下,將民調支持率提升到4成。這讓他的對手有點危機感,而同意舉辦電視辯論,希望一舉把馬凱的士氣打下去。這讓幕僚們精神一振,沙盤推演了各種可能的攻防,而馬凱在辯論時一時的脫稿演出意外奏效,反而打出了一個突破口,更讓他的老爸嗅到了勝機而開始插上一腳….

辯論的魔力,在於能夠直接影響螢幕前的觀眾對參選人的觀感,甚至可能讓參選人與某些形象產生永久的連結而揮之不去(例如2004年臺灣的總統大選電視辯論,就創造出了「舉球手」這樣一個至今仍為人記憶的形象)。因此強者希望打下出頭鳥,弱者期望逆轉勝,而這可就苦了可憐的幕僚們,只因他們必須要盡可能的蒐集議題並消化準備,還要將參選人鍛鍊到隨口就能應答從善如流的地步,可謂幕後的無名英雄啊。

趁勢而起逆轉勝

經過辯論後,眼看居然有翻盤的機會,於是選舉機器全力啟動,他就像是箭在弦上,不發也得發,而且規模一次比一次還要龐大。在跑場中經驗值增加的馬凱,不論是在掃街或是發表演說的場合,都更像是一位標準的政治人物了。儘管馬凱也對自己有所迷惘與質疑,可那句精簡的「Better Way!」還是喊得精準而漂亮。開票日的那天,馬凱險勝對手,居然以小搏大,當上了參議員…

馬凱的自主性,到了選戰末期,特別是在當選機會被創造出來後,就越來越低了,可以說是一種樣板化的過程。戲到這邊,會發現確定當選後,馬凱的心境完全地諷刺了現實的選舉行為。他其實無太多喜色,只問了幕僚「What do we do now?」。然而,幕僚無法回應他,隨後蜂擁而上的記者就這樣迎走了馬凱。是啊,我們會在意選舉的過程,然而候選人選上之後呢?他會不會也只是被選舉機器推上了議事台,對於真正該做什麼,也不了解呢?

影片還有一些有意思的小地方值得思考(當然也很能跟現實生活作比較對照)。例如劇情有意無意的暗示馬凱其實有婚外情,但假如不是特別去觀察的話很難發現,在觀眾知道之後,是不是對馬凱這個人又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呢?而馬凱一路走來,演得很平實,卻是刺中了許多我們在現實中稱為亂象或是策略的選舉光怪陸離面。不幸的是,不管選民是否有意識到這種荒謬,每到選舉時節,這些事兒就是會發生,選舉怪事,輪迴不絕,中外皆然。

【作者小檔案】
為人均所得線下的上班族。

白天在外正常,晚上回家抓狂,以惡趣味物為精神食糧。

個性散漫,樣樣通樣樣鬆,隨意放炮,以致眾人群起而圍攻之。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