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趙于萱、陳芛薇
穿著白襯衫、頂著一頭俐落短髮,雙手指甲塗著粉紅色指甲油的朱淑娟,與我們約在環保署碰面。在大廳,她不時與擦肩而過的官員笑盈盈地寒暄。即使已經成為獨立記者多年,仍然保持著到主跑路線「固定」報到的習慣,她解釋:「記者就是要『跑』新聞」,所以即使平常沒有採訪,也會「來官署坐坐」,因為官員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是某個新聞的徵兆。
影像來源/朱淑娟臉書。環境新聞記者朱淑娟。
朱淑娟曾是待了《聯合報》十年的資深記者,2009年被無預警資遣。丟掉工作的隔天早上,她卻還是習慣性地到環保署跑新聞,而且從那時開始建立《環境報導》個人部落格,開創獨立記者的生涯。之後她以獨立記者之姿,五年內抱回三座卓越新聞獎,成為獨立記者間的傳奇。
從對著鏡子培養自信開始
成為獨立記者,一開始面臨的最大障礙,「就是不知道自己屬於哪個新聞媒體。」朱淑娟回憶,剛轉為獨立記者時參加一場能源會議,過去總習慣第一個發問的她,卻整場未發言。因為,她一直困擾著該如何介紹自己。身分轉換帶來障礙,後來轉念一想覺得限制是自己設的,於是她開始對著鏡子反覆練習說:「我是《環境報導》獨立記者朱淑娟」,好不容易向前踏出一步。
很多人以為朱淑娟是承接她以前跑環保線的人脈,但她解釋:「其實我當獨立記者後,開闢很多新議題,環保署反而跑得少。」她更表示,傳統媒體的舊有採訪路線,已經不合時宜,現今的議題通常包含多種面向;而主流媒體常將不同路線記者寫的稿件拼湊成一篇新聞,卻因為片片段段而讓人抓不到新聞重點。她認為深度的追蹤報導,才能將事件交代清楚。
「持續報導就是一種力量」,即使不是主流媒體的線上記者,朱淑娟透過持續在部落格發出的獨立報導所產生的影響力,讓她成為官方新聞彙報的蒐集觀察名單之一,也曾被官員指名由她專訪。某次她遇到前國科會副主委賀陳弘,對方甚至立刻從背包抽出她寫的報導。「部落格已經成為我的履歷。」朱淑娟笑說。
朱淑娟回憶以前待在報社的記者工作,每天行程都像趕場,有時一天甚至要跑十場記者會。因為擔心漏新聞不得不跑,可是報導卻無法寫得深入,也常發生辛苦採訪的報導卻無法刊登。反觀現在,她可以花一個禮拜專心準備一個採訪,她說,獨立記者就是將「勞動消耗下的無效採訪」轉成「有效的準備和採訪」。所以她認為自己得新聞獎其實「勝之不武」,因為她可花長時間專注寫好一篇報導,其他媒體同業卻要將有限時間分給大量的即時新聞和配稿。
獨立的困難與堅持
外界看朱淑娟,常會認為她在主流媒體打滾十年,獨立記者這條路會比別人走得順遂。然而她對自己工作紀律的要求,投入程度與毅力卻是許多人望塵莫及的。「當獨立記者,最怕的就是懶散。」她除了剪片到半夜3、4點的狀況外,未熬夜的日子都會規律地早上7點起床工作。她認為獨立記者必須學會善用時間,為專心採訪與寫稿,也必須拒絕一些演講邀約。
朱淑娟強調:「其實報社記者比較像『獨立記者』。」因為有時獨立記者反而要建立起自己的新聞網絡;像有時會碰到同時段有多場會議,她分身乏術,就須仰賴同業提供錄音、錄影檔,才能寫報導。以前在報社時反而都單打獨鬥。
獨立記者的收入常是外界關心的話題。她也坦言,當獨立記者後比較忙碌,但賺得比較少,而且工作淡旺季隨新聞週期而不同,薪水常有這個月數萬元,下個月數千元的落差,非常不穩定。過去報社的待遇佳,產業景氣佳,跟她一樣資歷的記者月薪可達七、八萬元,甚至少數人還可以到十萬元,只是這樣的「高薪」代價,是當報社叫記者走路時,事業就跟著中斷。身為過來人的她,直率地說:「還不如靠自己經營一片天地。」
影像來源/《環境報導》新聞網站。朱淑娟新聞攝影作品。
「其實錢沒有很重要,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收入也可以相抵就好」她說。「生活過得簡單,有更大餘裕做想做的事。」這是她的人生態度。但她勤記每筆收入,定期檢視自己當獨立記者的收入狀況。
獨立工作代表時間的彈性,也代表沒有固定的休假與上下班時間。她目前已調整成「隨時休息、隨時工作」的狀態,對她來說,通車或受訪的時間都是一種休息。此外,她笑說她也培養出穩定的寫稿能力,不因心情好壞、身體疲倦而停擺。
推動「獨立自償模式」
除了經營部落格,朱淑娟也定期供稿給《商業周刊》、《風傳媒》等媒體。朱淑娟將自己定位成主動接案的獨立記者,而非freelancer(自由接案者)。她甚至會跟高價購買她稿件的對方說對方賺到,因為她覺得她的報導勝於她所開的價格。儘管她的稿件只有數千字,但那代表著她在採訪路線耕耘兩年以上的深厚功力。
朱淑娟表示,偶爾有人指名要捐錢給她,但她覺得報導是有價的、並不是「公益」,因此婉拒捐款。她希望獨立記者能不依賴捐款,而是靠「有價」工作,維持穩定收入。因此她希望能推動「獨立自償模式」,未來包括出書、或在部落格推出收費制度,都是希望能夠開闢獨立記者的各種財源。朱淑娟表示,現今她九成的收入來自稿費,而主流媒體邀稿的稿酬最低底線是一字五元。不過她鼓勵有志成為獨立記者的後輩說:「現在一字僅1、2元也無妨,給自己一個目標和時間,並企圖心地接案。」
「獨立記者應該要作出自己的品牌,並用有價方式經營。」朱淑娟強調,獨立記者應是某領域有發言權的人,能判斷官員發言的對錯。獨立記者接每個案子應該都是為了補足自己知識領域的不足,培養自己在某個領域的專業;若沒有脈絡地接案,只會淪為「文字代工者」,毫無專業可言,十年後仍無法提升自身身價。
自認對錢不太重視的朱淑娟笑說,最近比較積極賺錢,這是因為她想要證明,當獨立記者也可以擁有一定的生活品質,才能鼓勵別人投入。「沒有記者能什麼都寫。」她更希望未來能籌組獨立新聞團隊,傳承自身經驗,並期許建立一個專注於報導各面向、有深度的環境新聞網站。
0 意見:
張貼留言